解释型和编译型语言的区别
经典丶
|
2019.12.31
|
465165
+关注

计算机不能直接的理解高级语言,只能直接理解机器语言,所以必须要把高级语言翻译成机器语言,计算机才能执行高级语言的编写的程序。翻译的方式有两种,一个是编译,一个是解释。两种方式只是翻译的时间不同。

一、编译型语言

使用专门的编译器,针对特定的平台,将高级语言源代码一次性的编译成可被该平台硬件执行的机器码,并包装成该平台所能识别的可执行性程序的格式。

特点:

编译型就是编译的时候直接编译成机器可以执行的(.exe .dll .ocx),编译和执行是分开的,但是不能跨平台。例如Delphi,C++,ASM,C是直接变异成exe文件并且自带条件编译功能。比如exe文件,以后要运行的话就不用重新编译了,直接使用编译的结果就行了(exe文件),因为翻译只做了一次,运行的时不要翻译,所以编译型语言的程序执行效率高。

在编译型语言写的程序执行之前,需要一个专门的编译过程,把源代码编译成机器语言的文件,如exe格式的文件,以后要再运行时,直接使用编译结果即可,如直接运行exe文件。因为只需编译一次,以后运行时不需要编译,所以编译型语言执行效率高。

总结:

编译型语言,例如C语言,用C语言开发程序后,需要通过编译器把程序编译成机器语言(即计算机可以识别的二进制文件,因为不同的操作系统识别的二进制文件是不同的),所以C语言程序进行移植后,需要重新编译(如Windows编译成ext文件,Linux编译成erp文件)

二、解释型语言

使用专门的解释器对源程序逐行解释成特定平台的机器码并立即执行。

解释性语言的程序不要编译,省了道工序,解释性语言在运行程序的时候才翻译,比如解释性Python语言,专门有一个解释器可以直接执行Python程序,每一个语句都是执行的时候才能翻译。这样解释性语言每执行一次要翻译一次,效率表较低。

特点:

解释型语言不需要事先编译,其直接将源代码解释成机器码并立即执行,所以只要某一平台提供了相应的解释器即可运行该程序。

一些网页脚本,服务器脚本以及辅助开发接口这样的对速度要求不高,对不同系统的兼容性有一定要求的程序则通常使用解释性语言,如Java、JavaScript、VBScript、Perl、Python、Ruby、Matlab等等。

解释型语言,例如Java语言,Java程序首先通过编译器编译成class文件,如果在Windows平台上运行,则通过Windows平台上的Java虚拟机(VM)进行解释。如果运行在Linux平台上,则通过Linux平台上的Java虚拟机进行解释执行。所以说能跨平台,前提是平台上必须要有相匹配的Java虚拟机。如果没有Java虚拟机,则不能进行跨平台。

总结:

三、java是编译性语言还是解释性语言?

对于这个问题,网上是众说纷纭;有人说是编译性语言,也有人说是解释性语言。但是个人觉得正如一位网友所说的那样,解释性或编译性和语言本身是没有关系的,即解释性或编译性可以看作是一种语言的状态;

java语言应是编译性-解释性语言,因为其同时具备编译性和解释性两种特性;java文件先编译成与平台无关的.class的字节码文件,然后.class的字节码文件既可以在Windows平台上的java虚拟机(JVM)上进行解释运行,也可以在Linux平台上的JVM上解释运行;而JVM的翻译过程时解释性的,JVM从.class的字节码文件中读出一条指令,翻译一条指令,然后执行一条指令,这个过程就称为java的解释执行;所以JAVA跨平台可移植型也特别好。

精选留言
延伸阅读
2020.10.02
13892阅读
更多报告干货
写留言
4396
阅读
收藏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