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约车鼻祖——易到
海纳百川
|
2020.04.10
|
0
+关注

它是国内第一家网约车创业公司,比国内竞争对手早了2年多的时间,比目前所熟知的网约车“鼻祖”Uber早了3个月。没错,它比Uber早成立3个月之多,它就是周航的易到。

易到成立于2010年5月,而大洋彼岸的特拉维斯·卡拉尼克的Uber成立于2010年8月,从某种程度来讲,周航其实是网约车行业的“开山鼻祖”。周航自己回忆创立易到的决定时这样说道:“因为我懂点互联网,我就最好找一个互联网巨头们肯定不爱干的,传统行业的人干不了的,所以就找了这么一个边缘行业。”当初他所说的“边缘行业”却成为了互联网时代发展最快的、竞争最激烈的网约车业务。

易到成立的前三年是“孤独”的,就像每个行业的开拓者那样。那时,在中国网约车市场中只有易到一家,网约车业务与当时的政策有冲突,投资者也会质疑“网约车市场”是否真正存在……

而到了2014年初,Uber宣布进入中国;2014年下半年,滴滴和快的也先后宣布推出了专车服务;而在2015年,神州专车也闯进了该市场。当初,易到的创始人周航觉得虽然免不了各方的竞争,但起码易到不再是孤军奋战了,行业会因此起飞,不仅在政策上能有更多的谈判余地,收入和利润都能扩大,易到可能要熬出头了。在2013年末到2014年下半年期间,易到在专车市场中所占的市场份额大约为80%,风头正盛。

在2014年1月1日,腾讯以1亿美金领投了滴滴,结果资本开始疯狂进入网约车行业;到了2015年初,滴滴累计融资了8亿美元左右,快的融了7亿美金,他们的主要战场为出租车领域,而易到却一直不看好出租车模式,因为在周航的理想蓝图中易到的司机应该是温和有礼谈吐不凡,易到的用户应该是中国高收入阶层;归根结底,周航对打车业务的理解不够深入。在易到率先推出打车软件“打车小秘”的有利条件下,周航却在此次战役中走向了败局。

在2015年3月,Uber的CEO卡拉尼克宣布,Uber要在中国市场烧掉10亿美元补贴,紧接着滴滴立刻用同样的力度参战了,于是双方的烧钱大战开启。而此时的易到对此种烧钱方式“不感冒”,周航说道:“当时我们做了无数的数学模型证明他们烧钱是不可持续的,就看看他们能烧多久,我们算账,觉得不会超过90天。”结果整个2015年,滴滴平均每月烧掉10亿人民币,一整年共烧掉了122亿人民币;Uber在中国烧掉了25亿美元,烧钱大战中的两家领先者基本打成了平局。等到易到意识到算错了经济账的时候,网约车市场一天的订单量到了几百万单,易到已很难“参战”,从而也加速了易到的败局。

当初网约车市场是全新的领域,其中原有的所有的商业规律和经济学逻辑都不再适用,这让周航等“理性”的创业者很难理解和接受。

这也表现在周航对易到的融资步伐中,周航曾经对媒体回忆,大家都大打价格战的时候,易到的做法是拒绝参战,结果败局很惨。2014年,红杉资本找到周航想投资易到,经过三个小时的谈判之后,周航拒绝了红杉资本,而这一年正是滴滴和快的迅速融资十几亿美金的一年。

疯狂打补贴大战一年后,在2015年2月14日,滴滴和快的宣布合并,并形成了对网约车市场的垄断局势,市场份额超过了80%。无奈之下,易到在2015年10月接受了乐视集团7亿美金的投资,并出让了70%股权,从而乐视成为了易到的实际控股股东。从而易到慢慢退出了人们的视野……

现在我们站在上帝视角,回看易到的发展与没落,我们不难概况周航的易到失败的原因:1、对行业的理解不够深入;2、算错了经济账;3、融资步伐拖沓;但我们很难去指责周航,作为网约车行业的先行者,他所面对的也许是中国近几十年内全新的、竞争最激烈的、打法最粗狂的一次商业战争,他开辟了中国专车市场也试着教育了该市场,或许这就是开拓者的牺牲,也是先行者的无奈吧。

精选留言
延伸阅读
2020.11.20
2395阅读
2020.10.02
2879阅读
更多报告干货
写留言
2999
阅读
收藏
回到顶部